案例:2024年7月,受害人王某接到了一通詐騙電話,對方自稱是某“保險公司”客服人員,謊稱系統(tǒng)檢測到其購買的保險即將開始自動扣費,如不取消,每月將自動扣費上千元,需要與其通過“共享屏幕”解除綁定。王某信以為真,便按照對方要求下載具有“共享屏幕”的APP,并操作自己銀行賬戶。隨后,王某發(fā)現(xiàn)其銀行卡內(nèi)資金被轉(zhuǎn)走。
作案手法:一是偽裝身份,獲取信任。詐騙分子通常會冒充公檢法、銀行、電商平臺客服等人員身份,利用事先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量體裁衣編造事由,取得受害人信任。二是誘導下載具有“共享屏幕”功能的會議軟件。在獲取受害人信任后,詐騙分子往往會通過發(fā)送不明鏈接或二維碼的方式,誘導其點擊或掃描下載具有“共享屏幕”功能的會議軟件。三是要求開啟“共享屏幕”,竊取信息。詐騙分子通常以指導操作、核實信息等理由要求受害人開啟“共享屏幕”功能操作銀行賬戶,進而獲取銀行賬號、密碼、驗證碼等重要信息,并以此迅速轉(zhuǎn)移受害人銀行賬戶內(nèi)資金。
防范要點:當陌生人要求下載某個軟件或打開某個鏈接進行“共享屏幕”時,要提高警惕,可能正在遭遇“共享屏幕”電信網(wǎng)絡詐騙套路;若被騙,請立即撥打110報警。